關于“微生物菌劑”的四大騙局,你知道幾條?菌肥應該如何選擇
微生物菌劑是眾多肥料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:它不含養(yǎng)分,但是卻能夠起到促進生長的作用,而且肥效期比較長,尤其在施入基肥時,微生物菌劑的使用如今十分廣。
不過,隨著微生物菌劑的使用量增加,很多劣質品、偽造品也開始在市場上泛濫,隨之而來的就是很多關于微生物菌劑的騙局和誤區(qū),不知道你聽到過幾條?
騙局1:含菌量越高越好
我們都知道微生物菌劑當中的成分是有益菌,它們能夠活化土壤中的養(yǎng)分、改善土壤中菌類的構成,從而促進根系的發(fā)育和成長、減少土傳病害的發(fā)生。
所以說,微生物菌劑當中的含菌量能夠從一方面代“表”其功效,但是如果刻意來強調自身含菌量的話,就要注意了,我們在說含菌量的時候,談的是“有效含菌量”,而不是無論什么菌類都算在其中,很多產品標榜著5億、10億的含菌量,乍一看好像很有實力,其實并非如此。
要知道,我們隨便摘取一片樹葉,葉片上可能都含有上萬的菌類,對于微生物菌劑,國家標準是:微生物菌劑產品顆粒的是≥1億,液體是≥2億,生物有機肥是≥0.2億,如果產品含菌量大幅超過這個指標,那么就是有問題的。
騙局2:微生物菌劑都出毛
當你打開一袋微生物菌劑,發(fā)現(xiàn)里面的肥料都出毛了,會作何感想?有的銷售人員聲稱,微生物菌劑都會長毛,而且只有長毛的微生物菌劑,才是真正的微生物菌劑,你會相信嗎?
或許不少人會被這樣的話語所欺騙,然而實際情況并非這樣。
首先,微生物菌類當中確實會有容易長毛的,比如木霉菌、哈茨木霉菌等真“菌”,都比較容易長毛,只有在比較嚴格的情況下才會不長毛。
但是,我們日常所使用的微生物菌劑當中,幾乎是以芽孢桿菌為主的,它不屬于真“菌”類,因此是不會長毛的。
所以說,當微生物菌肥長毛時,肯定是肥料出現(xiàn)了問題,有可能是產品沒有發(fā)酵徹底,也可能是儲存環(huán)境不當,總之出毛的微生物菌劑是一定不能用的!
騙局3:微生物菌肥見效很慢
根據(jù)肥料的見效速度,我們通常把肥料分為速“效”性肥料和遲效性肥料,其中我們比較常見的水溶肥、復合肥、葉面肥等都屬于速“效”性肥料,見效比較快,而微生物菌劑、有機肥、微生物菌肥等都屬于遲效性肥料,這些肥料見效慢,但是肥力持續(xù)時間比較持久。
微生物菌肥見效雖然慢,但是如果長期無效就有問題了,而且現(xiàn)在一般制成菌劑的都是活性比較高的微生物菌種,它們在土壤中能很快產生效果,快速形成優(yōu)勢菌落進行作用,效果也并不慢,并且安全環(huán)保。
所以說,微生物菌劑效果慢并不是絕“對”的,它相對水溶肥、葉面肥來說是相對慢一些,但是也基本能在一周內見到效果。
騙局4:“有機肥”冒充“生物有機肥”
生物有機肥也是微生物菌劑的一個分類,它是微生物菌劑和有機肥的結合體,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能夠起到雙重功效。
隨著人們對于微生物的越來越重視,很多廠家將自己生產的“有機肥”稱為“生物有機肥”,不僅宣傳上更加吸引人,銷售價格也更高了,但是吃虧的卻是老百姓。
如何辨別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肥,其實只要看執(zhí)行標準即可,生物有機肥執(zhí)行標準為NY884-2012,有機肥料執(zhí)行標準為NY525-2012。
在購買時,凡是看到標注525-2012標識的,包裝上只能標有機肥料,而不是生物有機肥、生物菌肥。我們一定要看清標注。
“三查”選擇微生物菌肥
關于微生物菌劑的騙局還有很多,農戶們在購肥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,不能貪圖一時的便宜而購買了無效的微生物菌劑。
我們建議,在購買微生物菌劑之前要做到“三查”——
第“一”, 查詢生產廠家是否合規(guī)合格;
第二, 查詢產品登記證是否真實有效;
第三, 查詢執(zhí)行標準是否為微生物菌劑相關產品執(zhí)行標準。
然后,再查看產品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期即可。